RPC架构

一个基本的 RPC 架构里面应该至少包含以下 4 个组件:

  1. 客户端(Client):服务调用方(服务消费者)

  2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:存放服务端地址信息,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数据信息打包成网络消息,再通过网络传输发送给服务端

  3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: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消息并进行解包,然后再调用本地服务进行处理

  4. 服务端(Server):服务的真正提供者

05_RPC架构.png

具体调用过程:

  1. 服务消费者(client 客户端)通过调用本地服务的方式调用需要消费的服务;
  2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调用请求后负责将方法、入参等信息序列化(组装)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;
  3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找到远程的服务地址,并且将消息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端;
  4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操作);
  5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进行相关处理;
  6. 本地服务执行具体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;
  7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将返回结果重新打包成消息(序列化)并通过网络发送至消费方;
  8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消息,并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);
  9. 服务消费方得到最终结果;

而 RPC 框架的实现目标则是将上面的第 2-10 步完好地封装起来,也就是把调用、编码/解码的过程给封装起来,让用户感觉上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的调用远程服务。